毛主席

欣闻丨毛泽东题挽联纪念黄庞烈士(毛主席挽纪逝者47)

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七日,凛冽朔风席卷长沙城。湖南劳工会领袖黄爱、庞人铨二君,于军阀赵恒惕“煽动工潮”的构陷之下惨遭捕杀。血光迸溅,天地同悲;志士头颅,竟成暴虐祭品。其时二人虽尚未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,然其心志早已在毛泽东等共产主义思想先驱的引导下,与劳苦大众解放事

毛泽东 毛主席 欣闻 挽联 庞人铨 2025-08-17 06:00  4

1949年,李敏回到毛主席身边,询问姨妈贺怡:妈妈什么时候来?

南满的冬天没那么容易下雪。1947年初,李敏和贺子珍还有毛岸青母子三人,被哈尔滨的寒风裹着悄然回国。十一岁的少女并不擅长应对陌生的城市,她跟着母亲在人群里踟蹰地走。有些事她远远记得,苏联的口音和哥哥常常絮絮叨叨:“那个,是爸爸。”哈,爸爸,今天的“那个”在政治

妈妈 贺子珍 毛主席 李敏 贺怡 2025-08-17 05:30  3

如果没有毛主席,中国会怎样?

有人认为,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历史来说,简直是一个奇迹,他的丰功伟绩令人惊叹!他的故事如同神话一般。他不是“神”,却如同“神”一般存在,他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困境,他的智慧无人能及,他用文章和个人魅力指挥了几百万人民军队,战胜了武器装备远超自己的敌人。他从几乎一无所有

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毛主席 斯大林 金一南 2025-08-16 17:22  3

开国少将何廷一回忆为毛主席保驾护航(上)

刘司令员认为:伊尔一14虽然航速比里一2快120公里,但进口的时间较短,空军还没有完全掌握它的性能;里一2虽然航速慢些,但已经使用了六七年,经受了考验,安全性能好。鱼和熊掌二者不能兼得,速度和安全,刘司令员更看重后者。于是他把彩球抛向了里一2,决定让它送毛主席

专机 毛主席 叶子龙 何廷一 西郊机场 2025-08-16 08:28  5

毛主席批示《人民日报》,发表胡乔木初稿,胡:我怎么向少奇交代

“1951年6月初的一个夜里,’乔木,这稿子改到这一步,我还得再锤几下。’刘少奇放下红蓝铅笔,叮嘱道。”灯光映在铅印稿上,纸面热气蒸腾——那篇后来轰动全国的《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》还只是一堆手写符号。胡乔木应了一声,心里却盘算:稿子若真用自己名字发,领导责任如何

人民日报 毛主席 胡乔木 少奇 胡乔木初稿 2025-08-15 19:38  3

刘思齐17年前,来到朝鲜给毛岸英扫墓,兑现当年与毛主席的承诺

“外公,这就是曾祖父长眠的地方吗?”——2006年5月,大榆洞矿口前,刘思齐听见身旁的小外孙发问,她先是点头,又轻轻抚摸孩子的肩膀,“是的,他就在这片山坡上守望着我们。”话落,风吹过树林,带着一点残春的凉意,也把几代人之间的牵念吹得格外清晰。

朝鲜 毛主席 毛岸英 刘思齐 毛岸英扫墓 2025-08-15 18:47  3

外媒眼中的毛主席时代

1976年冬,街头巷尾的谈话总避不开一个名字。毛主席。许多人揣着疑惑和敬畏说起他,声调压得很低,常常带着某种回避的神情。直到今天,这个名字在舆论场的温度依然高涨。不对,也许比任何时候更能撩动人心。网上随便一招手,就能拢来一大群争论者,主张截然的两边,谁也说服不

基尼 腐败 毛主席 基尼系数 平均主义 2025-08-14 15:28  3

1962年,毛主席接见摄影师侯波,闲聊时询问:你的丈夫怎么样了?

和毛主席告别的人,常常不是只搬离一座院子、换一份工作那么简单。人走了,心还容易留在中南海里,留在某个茶香风里的午后,或某本桌上的书影子里。很多年过去,挨到晚上,大家还能说起谁谁当年走之前掉了眼泪,谁谁被主席一本正经地夸了又拍拍肩。你只要在那园子里呆过,就懂得这

摄影师 毛主席 李银桥 侯波 张玉凤 2025-08-14 08:32  4

1976年毛主席逝世前,发给徐向前19字绝密电报,让徐帅泪流

1976年的九月,北京的夜晚就是让人忘不了。毛主席的卧室只剩下几盏灯,窗外中南海的夜色好像要吞掉所有的声音。这时候,时间确实是停了一下,不止是在中国,这种气氛也传遍世界各个新闻社。毛主席离开的时候,病床底下堆着一叠处理过的电报文件,他的告别,不是普通的叹息,是

绝密 毛主席 徐向前 徐帅 徐帅泪流 2025-08-14 14:17  3

史实真相不容篡改,是非曲直泾渭分明

学术界有个形象化比喻:地球西东两端,各有一只耳朵,西耳朵叫英国,东耳朵是日本。在西方列强殖民世界的浪潮中,西耳朵首先发威,仅用一个多世纪光景,就掠夺了相当其本土面积100倍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,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称霸全球的“日不落”帝国。

国民党 日军 蒋介石 毛主席 汪精卫 2025-08-15 11:28  3